bet36体育在线-【首页】@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昆明概况

年度概述

来源: 《昆明年鉴(2022)》   2023-02-01 15:19   字号: [        ]

概 况

2021年,昆明市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多重困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全和发展,经济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222.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两年平均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值333.12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值2287.71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增值4601.67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4.6∶31.7∶63.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8%、-2.6%和93.8%,分别拉动GDP增长0.3、-0.1和3.5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增加值1571.95亿元,比上年增长6.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9.12亿元,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541.23亿元,增长5.0%;非税收入147.89亿元,增长9.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8.2亿元,增长6.1%。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2%。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7.8%,两年平均下降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6.4亿元,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523元、19507元,分别增长9.4%、10.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0.2%。至2021年末,全市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7.33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7.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7万人。


经济建设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昆明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多重困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进步。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72亿元。2021年,新增入库项目1568个,总投资4008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415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30个。完成70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2958亿元。其中,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477亿元,重点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481亿元,100项重点前期项目有序推进。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发布特色夜间消费地图,实施“放心消费迎盛会”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投放4000万元消费券,大力培育线上消费,入选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云纺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公园1903文体商旅综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新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超过80家,宜家家居、“711”连锁便利店首次进驻昆明。建立13个重点产业“链长制”,设立75.6亿元产业发展基金,云内动力、铁建高新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G20发动机下线投产,生物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上市,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云南裕能磷酸铁锂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增长12.2%,新动能不断增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线上商品零售额增长64.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6.40亿元,同比增长10.3%。重点商品零售增势较好,生活必需品类、出行类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类增长298.4%,增长势头强劲。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高质量编制昆明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设置6大类25项量化指标,提出11项重点任务,绘就全市发展新蓝图。组织编制36个专项规划,与“十四五”规划有机衔接,形成相互支撑规划体系。坚持大抓产业、主抓工业,建立13个重点产业“链长制”,设立75.6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培育壮大,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50万亩,产量100万吨。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大县和“一村一品”专业村,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2.75∶1。高质量建设寻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富民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形成试点经验。完善“数字云花”“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数字系统,推动从种植养殖、展示、采购、销售到追溯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工业稳步发展,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闻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云内动力G系列发动机实现量产,云内动力、铁建高新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科院生物所8000万剂新冠疫苗项目建成投产。高新区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文旅融合发展,新增2家4A级景区,云南民族村提升改造一期项目建成运营,翠湖博物馆群落成为热门文旅地标。获得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授牌,实现旅游总收入2308.45亿元,增长21.46%。石林县入选“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挂牌一批VR/AR产业园。新引进利宝保险、渤海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云南贝泰妮、神农农业、生物谷成功上市。昆蓉合作全国首条“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开通,宝象物流集团、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等3家企业成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获批建设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智慧交管大脑、TOCC二期、智慧停车信息平台等城市大脑重点项目投入运行。新增5G基站10750个,昆明主城区及重点园区实现5G信号全覆盖。


政治建设

2021年,昆明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守正创新,在服务全市中心大局中担当作为,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昂旋律,在紧扣时代脉搏中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政治引领。持续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深入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贯彻落实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推进、专项会办、调研督导等方式,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积极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突出加强政治忠诚教育,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开展工作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讲政治具体化,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实效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压实责任、抓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决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bet36体育在线-【首页】@: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隐形变异“四风”反弹回潮。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认真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着力构建权责清晰、措施有力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深化落实“113468”责任体系,层层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开展专项巡察,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省委巡视专项检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反馈意见整改。制定《昆明市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清单》。深入推进“清廉昆明”建设,打造机关、企业、医院等“清廉单元”。广泛开展“知纪明规懂法”教育活动,成立“清风春城讲师团”,开展党纪党规解读、廉政风险防控巡讲95场。坚持以案说纪、以案说法,摄制《政治“毒瘤”之殇》等警示教育片。组建“清风(春城)工作室”,开设《清风春城》电视栏目,制作播出专题片10期,“清风春城”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26.9万余人。在全省率先出台巡视巡察整改督查工作实施办法,构建纪检监察、组织、巡察、职能部门整改督查的协同机制,形成整改监督闭环。聚焦历次中央、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发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推动310个问题605项整改事项落细落实。针对巡察发现的领域性突出问题,向市级领导印送“一岗双责”提示函,制定《巡视巡察整改督查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做实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强化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打造一支靠得住、顶得上、战得胜的专业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坚持精准考录,科学设置考录岗位,紧紧围绕昆明市目标定位以及各县区功能定位精准开展公务员考录工作,重点考录国际经济贸易、城市规划建设、大数据与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昆明急需紧缺以及符合各县(市、区)功能定位发展需求的专业人员,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规范完善职级晋升工作,成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专项工作组,在精准查找问题、深入分析研讨基础上,形成《昆明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重点环节内部把握原则(试行)》,有效提升职级职数使用效能,及时回应并解决全市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诉求和问题,助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平稳运行和政策红利有序释放,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以年度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印发《昆明市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不断强化制度供给,推动考核工作规范执行。截至2021年底,全市考录543名公务员(不含公安院校、审计等专项招录136名)。其中,市级机关68人,县级机关286人,乡(镇)街道189人,县级及以下机关招录公务员占比达87%。全市累计晋升职级25307人次,8个县区消化数超过需消化任务总数的50%。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推进平稳,制度正向激励、持续激励作用逐步显现。


文化建设

2021年,昆明市新增公共文旅项目95个。其中,文化小广场2个、有声图书馆60个、文化会客厅1个、书院书屋8个、社区文化馆1个、综合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3个、文旅融合的公共文旅服务空间20个。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按照人均20元标准,市、县两级安排12911.02万元。按时足额下拨全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1438万元,保障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2021年,市图书馆新增图书2.83万种,共7.88万册,馆藏总计123.95万册(不含电子书)。接待读者52.1万人,外借书刊读者3.3万人次、10.5万册次,解答读者咨询3.8万人次;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时长达3400余小时,接待读者1万余人次。接受个人及社会各界捐赠图书945种1460册。全年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线上、线下活动199场,惠及群众42.35万人;举办讲座45场,受益听众2135人次;举办线上视频讲座17次,点击量1496人次;展览14场,观展人数7.37万人;线上微信端全景展览33次,点击量2125人次;线上PC端400余场全年向读者推送。

2021年,全市农家书屋藏书编入全市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实现县域范围内图书借阅通借通还;开展农家书屋调查和调研工作,全市有农家书屋1634个,摸清全市农家书屋现状;与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市新闻出版局共同印发《2021年度昆明市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实施细则》,拟定《昆明市农家书屋融合发展工程实施意见》。

依托5G等数字基础设施优势,全面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10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字文化建设和60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接入昆明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信息系统建设。与新华书店七彩云南书城、春晓图书南亚国际书城合作,共同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公共图书馆+书店”合作服务模式,开展“你购书,我买单”活动,打通图书买、借、阅隔阂,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巩固第4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投入100万元,建设10个新型城市阅读空间和有声图书馆建设,不断地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市文化馆开展4类、7项、44种免费服务。全市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927场,覆盖全市131个乡镇、927个行政村,参与观众74万余人次,参演院团653个。下达戏曲进乡村专项补助经费120万元用于补助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开展戏曲进乡村工作,3个县(区)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367场次,惠及当地群众22.48万人次。全年开展戏曲进乡村培训辅导227场,培训人数7800余人次。全市15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14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676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向残疾人、农民工及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妇女等特殊群体开放并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2021年,昆明市指导各县(市、区)文物部门开展20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其中,启动福林堂保护修缮项目、筇竹寺抢险项目、妙湛寺金刚塔及附属戏台楼地下空间回填工程、安宁太极书院三防工程等。项目竣工验收的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保护修缮工程、上蒜人民公社旧址保护修缮工程、严济慈蔡希陶旧居修缮工程、翠湖南路65号宅院修缮工程等。盘龙区、嵩明县两个县(区)完成新一批县(区)文物保护申报及公布工作,新公布县(区)文物保护合计13项。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56项(65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项(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3项(7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3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00项。截至2021年底,昆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号数10533件套,实际数量21534件。其中,2021年,新增藏品276件套,新增实际数量387件。文物新增具体情况如下:新增书画17件套,实际数量18件;新增近现代文物88件套,实际数量190件;新增瓷器文物5件套,实际数量6件;新增杂项文物2件套,实际数量5件;新增室外文物62件套,实际数量66件;新增贝叶经102卷。及时完成以上文物整理、除尘、分类、编号、登记、上账、入库、入柜、上架等工作。云南陆军讲武堂通过接受捐赠、委托云南省博物馆复制仿制文物藏品、资料共计92件,完成1314件库房藏品的清点、编号、登记、核账、整理归类工作。经省文物局同意,云南陆军讲武堂对馆藏186支枪支中的8支进行去功能处理后留为馆藏,其余178支枪移交给云南省博物馆。


社会建设

2021年,昆明市城市建设管理“十大工程”扎实推进,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地铁5号线实现“三通”。菊花村公交枢纽匝道、滇缅大道快速路一期等工程快速推进。持续实施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拆除城区216个路口导流岛,交通信号灯联网率达86.1%,治理拥堵点63处,主城区日均行车速度、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分别提升6.8%、5.1%。构建洪涝模型及防汛智能预警系统,整改淹水点18处,下雨看“海”现象有所改观。深入开展“四化”“四治”和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完成50个市容环境提质提升项目,15条美丽示范大街、33条花树街道、62条城市道路焕然一新,100组立体花坛成为网红打卡点。翠湖慢行跑道开放,新增绿地208公顷,建成海绵城市20平方千米。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累计建成洗手台1万余座,率先在全省实现城区餐饮单位全达标,五华区、安宁市等8个县(市、区)获省级通报表扬。完成改造老旧小区338个,整治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筑1511.93万平方米。五华区南强街街区成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加快“城市大脑”建设,“一部手机i昆明”正式上线,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打造昆明城市线上新名片。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创新探索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实施394个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8.6万户脱贫户“双绑”覆盖率达81%,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15.69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7.33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7.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6%,控制在省、市下达的5%以内。加强沪滇劳务协作,加强与东部省市人社部门、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力度,挖掘转移空间,投入资金182.57万元,有组织转移98批次,年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7万人。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为1.56万人发放“留岗红包”467.97万元。开展主城精准帮扶,主城区向3个摘帽县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信息11.63万个,安置“一区两县”农村劳动力8385人。实施“云岭大学生就业护航行动”和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项活动,抓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服务工作,全市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1.94%。整合各部门岗位资源,通过扩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和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开发公安辅警、社区公共服务岗位及实施基层服务项目等途径,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发7052个政策性岗位。开展青年大学生就业见习,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全市新增见习基地169个,新增就业见习6156人。积极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春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204个创业项目获得资金扶持。举办第6届“春城创业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56个项目荣获“春城创业奖”。全市扶持创业担保贷款9171人(户),发放贷款15.84亿元。通过实施再就业援助和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全年4.3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9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市“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向1.45万名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拨付就业社会保险补贴7147.58万元,向24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拨付社保补贴255.36万元。发挥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4347个,累计上岗3905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5034.45万元,对8184名“三无三类”人员实施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实施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专项行动,新建成110所公办幼儿园,公费学位占比由2020年的29.2%提升到52%。晋级升等省一级示范幼儿园7所、一级高中3所,高中教育质量接近西部城市先进水平。“双减”工作稳妥推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88个。试运行308条“校园公交专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得到市民好评。在110个城市公共教育满意度监测中排名第二。全市中心卫生院100%成为“云南甲级乡镇卫生院”。官渡区石虎关社区等4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连续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4.4万套,43.2万困难群众搬进新居。68个烂尾项目有序重启,回应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昆明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国第4位,其中公共事业领域满意度荣登榜首。第4轮禁毒和防艾工作圆满收官。“雪亮工程”通过国家验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数、损失额持续下降。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总体稳定。与普洱等4州市签订共创民族团结进步联盟框架协议。停车泊位建设、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截至2021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219.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211.15万人的104.2%。企业参保在职职工163.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54.99万人的105.36%。实际缴费人数142.1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41.04万人的100.79%。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18.0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91%。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1.5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55.99万人的103.6%,比2020年末净增9.44万人。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昆明高质量发展汇聚充足的智力资源。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高技能人才46.47万人,设立1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67家昆明市名匠工作室。认定昆明高级技工学校等5家单位为“昆明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昆明市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滇池保护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动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拆除建筑物102万平方米。按照“一停二拆三修复”工作思路,出台《bet36体育在线-【首页】@:进一步贯彻落实〈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的实施意见》,“两线”划定形成初步成果,“环湖造城、环湖布局”观念得以改变。全面推进“湖泊革命”,滇池绿道贯通34.05千米。亚洲象北迁妥善安置,人象平安,和谐共生,“象”往昆明,全球关注。

蓝天保卫战。2021年3月1日,施行《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抓好以PM2.5和O3协同控制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成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及市级督导专班,实行周通报、月排名,实行全天候、24小时持续防控。组织召开昆明市春夏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印发实施《2021年昆明市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主城各区形成“一区一策”防控方案,有效地开展污染防控。扩大扬尘污染应急范围,将晋宁区、安宁市纳入空气质量Ⅲ级(黄色)、Ⅱ级(橙色)预警体系,提高污染天气预防预警应对能力。发送《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扩散条件预判周报》49期,发布《空气质量预警通知》10期,启动橙色预警4次。严格扬尘、臭氧污染防控现场督促机制,成立夜间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夜间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由媒体对主城区建筑工地噪音扰民投诉进行曝光。制定《昆明市餐饮业污染物排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划定和管控,完成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全市组网,完成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40.49万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2021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209天,良好151天,轻度污染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6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7,各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连续5年排名省会城市前5名,优级天数连续两年突破200天。

碧水保卫战。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抓好阳宗海、牛栏江、螳螂川、普渡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持续加强水质调度及通报,对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断面水质进行预警通报,针对“十四五”新增未达标国控断面,切实加大防治力度,确保断面水质达标。拟定《昆明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改稿)》,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定《昆明市集中式水源地攻坚战考核实施细则》《bet36体育在线-【首页】@:进一步加强昆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环境管理,全面深化滇池流域河长制,推进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实施,严格落实“一河一策”,确保河道保洁日常化、清淤常态化、监管制度化,确保主要入滇河道水质达标。持续提升改善河道及滇池水质,继续实施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2021年,滇池流域各区累计缴纳生态补偿金32989.8588万元。新宝象河、金家河、大清河、马料河、海口河被评为市级“美丽河道”。继续加大环滇池湿地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累计完成环滇池湿地建设和提升改造约4385亩,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鸟类从89种增加至139种,现有鱼类23种。2021年,滇池蓝藻中度及以上富集天数2天,较2020年减少3天,未出现大规模重度蓝藻富集现象。滇池全湖水质Ⅳ类,水质定类指标化学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28.6毫克/升、0.062毫克/升、6.5毫克/升,其他指标达到或优于Ⅲ类。12条国考河道水质均达标,综合达标率100%。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纳入国控的27个地表水断面中,优良水体19个,优良率70.4%。劣Ⅴ类断面0个,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净土保卫战。印发实施《昆明市2021年土壤、农业农村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昆明市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土十条”终期考核目标任务。加强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监管,动态更新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37家,抓好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监管。完成重点监管企业周边环境土壤监测21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42个,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完成省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填报信息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核查工作,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517个,治理率43.74%,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目标。制定《昆明市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治理攻坚战考核实施细则》并完成考核工作,完成9家工业固废堆存场所环境整治验收工作。持续加强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制定《昆明市加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昆明市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完成78个尾矿库污染治理“回头看”核查。编制《昆明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东川区重金属污染防治10个项目建设。加强疫情防控及医疗废物处置风险管控工作,制定《昆明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持续做好全市医疗废物的及时收运、安全处置环境监管工作。加强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辐射环境监管,督促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安全规范处置危险废物。

(资料来源:2022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版《昆明市情》及相关委办局年鉴资料,由市志办年鉴处整理)